查看原文
其他

能说的,恰恰是不必说的

维罗阳光 2023-11-30


布列松是摄影史上的一道门,不管你喜不喜欢他,只要想走这条路,就会打他的门楣下经过。—— 阮义忠



在摄影史中,亨利·卡蒂埃-布列松是一个传奇,更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,他的作品与艺术思想影响了无数的摄影人,以至于人们往往忽视了他的另一个头衔:“世纪之眼“。他一生都在全世界穿梭,眼界和作品贯穿了整个20世纪。他的镜头聚焦的,不仅是他个人的摄影历程,更是20世纪的历史进程:



非洲拍摄期间患上“黑水病”,差点死在他乡;作为特派摄影记者,前往内战中的中国,实地记录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与国民政府的全面溃败;他曾经历甘地被暗杀事件和甘地的葬礼;曾拍摄了德国占领巴黎和巴黎解放的一瞬间;他被纳粹关进集中营35个月,历经三次越狱得以逃脱;1954年,他更是作为首位西方摄影师在斯大林去世后一年获准进入苏联;他曾纪录过毕加索、马蒂斯、萨特、加缪,甚至香奈儿和玛丽莲·梦露等文化界、艺术界人士的肖像……



为此,特别摘选自布列松的二十个关键词,涉及到布列松摄影思想的多个方面,也正是布列松之所以创造了“传奇”的观念地基。




01  决定性瞬间




我偶然想到了雷兹(Retz)红衣主教回忆录里的一句话,他写道:“世间万物皆有其决定性瞬间。”我把这句话用作法文版的题铭。在我们考虑为美国版定书名的时候,可能的方案写了满满一页纸。突然,迪克·西蒙说:“为什么不用‘决定性瞬间’呢?”大家一拍即合。于是我就变成了,怎么说来着,一个剽窃者。


——选自《像由心生》


▲圣拉扎尔火车站背后,巴黎,法国,1932年



02  马格南




我认为创造性的工作是需要与人交流的。所以加入一个大家庭似的团体,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是非常鼓舞人心的……在马格南,没有人能决定别人应该干什么……



马格南图片社的作用是根本性的,因为这意味着,当作为摄影的我们可能身处千万里之外的时候,有一个人能够代表我们的思想。



在马格南,每个人都享有完全的自由:没有教条,没有小圈子,只有某种东西把我们所有人紧紧团结在一起,我也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;或许是对自由的某种印象和对现实的尊重。


——选自《交谈》


▲第47街,马格南会议,1959年,左起:马克·吕布,米歇尔·谢瓦利尔,山姆·霍尔姆斯,布列松,摄影:勒内·布里



03  摄影是什么




对我来说,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,那就是瞬间和永恒。永恒,就像是地平线一样,无限延伸。因为我很难谈论过去,因为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我了。所有我想说的东西都在我的照片里,我的照片就是我的记忆、我的私人日记。



对我来说,摄影也是绘画的一种,这是最棒的摄影,但是它还包含着一种对时间的永恒抗争:你看着事物消失,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,当我拍摄一个女孩的时候,我不能说“再微笑一下”……因为它已经结束了。


——选自《摄影什么都不是,看才是一切》


▲塞维利亚,西班牙,1933年



04  为什么摄影




摄影除了在造型方面与我对绘画的兴趣相关之外,它对我而言是一种记日记的方式。我用摄影记录我的所作所为,我可以在任何时候拍照。我只不过是那些吸引我眼球的东西的见证人……


——选自《交谈》


▲妓女,瓜特穆斯街,墨西哥,1934年



05  摄影作为职业




我的父亲,在1932年根本不为我是一名摄影师而自豪,他甚至都不愿意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。



摄影满足了我内心当中对于冒险的渴求,这是份真正的职业。


——选自《摄影什么都不是,看才是一切》


▲耶尔,法国,1932年



06  方法论




照片诞生在此时此地。我们既没有操纵的权利也没有作弊的权利。我们必须不断地与时间做斗争:消失的都永远消失了。重点是抓住当下,一个转瞬即逝的动作,一个不可能重现的微笑。



我们应该在拍摄前或拍摄后思考,永远不要在拍摄的时候思考。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活力,取决于清醒的头脑,取决于知识。一旦我们刻意设计一张照片,它马上就会坠入陈词滥调之中。


——选自《抓住生活》


▲皮埃尔与保罗堡垒,列宁格勒,俄罗斯,苏联,1973年



07  观看  




好的片子与平庸的片子之间的差异是极小的,仅仅是毫厘之差。但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我不认为照片之间有很大的区别,但是也许正是这小小的差异起决定性作用。



片子不是一种宣传方式,而是一种呼唤你的经历的方式。我们能区分出宣传单与小说,因为小说必须经过大脑神经通道,通过想象,相比于看一眼就被扔进垃圾桶的宣传单而言,拥有更多力量。


——选自《像由心生》


▲等待电车的两位年轻妇女,莫斯科,苏联,1954年



08  不剪裁照片




我自己从不在放大时剪裁照片。这就像配了音的电影,或者那些整过鼻子的漂亮女孩,这样做之后,脸上就什么都“挂”不住了。构图,拍摄时取景,这是唯一的真实,对记者也一样。


——选自《一名记者》


▲比利时,布鲁塞尔,1932年



09  拒绝被拍




这并不是因为注重隐私、策略、哗众取宠或者别的什么!应该不被人注意,要不惜一切代价隐身。被注视的事实会改变我们对他人的看法。



人们不明白这一点,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怎么都要出名的世界。这种总是“我怎么样”和“我、我、我”的强迫症,不是很疯狂吗?他们都一门心思去做。为了留下痕迹?太虚荣!太虚幻了!


——选自《摄影什么都不是,看才是一切》


▲晚年布列松,1973年



10  徕卡




……这可以是一次热烈的深吻,也可以是一次手枪的击发,还可以是精神分析学家的躺椅。徕卡无所不能……


——选自《摄影什么都不是,看才是一切》


▲自拍像,巴黎,1932年



11  超现实主义




深刻影响我的不是超现实主义绘画,而是布勒东的思想。在1926年—1927年前后,尽管我还很年轻,不是超现实主义小组的一员,我却定期参加“白色广场咖啡馆”的聚会。我非常喜欢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理论,喜欢关于“迸发”和直觉的作用,特别是反抗的态度。



事物和世界于我极其重要。超现实主义者看起来像业余爱好者,但他们绝不是,他们是反抗者。


——选自《永恒的游戏》


▲波利斯·卡洛夫 



12  自由主义者




我是个绝对自由主义者,彻头彻尾的绝对自由主义者,也就是说,我反对一切权利;不过,作为一位知名摄影师,也是某种形式的权利。


——选自《摄影什么都不是,看才是一切》


▲贾科梅蒂,巴黎,1961



13  摄影&绘画




摄影,是即时行为;绘画,则是静修。在摄影中,关键是一种持续的视觉关注的自发冲动,它能抓住瞬间并使之成为永恒。在绘画中,图像建构了我们的意识从瞬间中所能抓住的东西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画画时,我们有的是时间,照相时就没有。


——选自《摄影什么都不是,看才是一切》


▲亨利·卡蒂埃-布列松的绘画作品《我的房东和她丈夫》,1928年



14  摄影&电影




在我看来,电影与摄影没有丝毫关系。摄影,是一种视觉性的事物,通过镜头才看得到,就像一幅素描、一幅石版画。电影就像一场演说,人们看到的永远不是一张照片,而是一连串的动态影像。这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
——选自《最重要的是——眼光》


▲未署名摄影师拍摄,让·雷诺阿的电影《游戏规则》拍摄现场,1939年。(头转过去的那位是亨利·卡蒂埃-布列松。)



15  黑白&彩色




我喜欢的照片是黑白的,因为它有一种移位,有某种抽象以及极大的情感力量。显然,还有色彩,不过,这根本不是我的世界……彩色总是更讨喜一点,却没有黑与白的抽象力量……色彩本身不是美的。



美的是一种关系,没有什么是独立存在的。事物总是相对于别的事物而存在。一种红色是美的,那是相对于棕色或白色而言。这都是关系。暖色、冷色,存在着一些色彩、物理学内在的法则。


——选自《最重要的是——眼光》


▲新招募的国民党士兵,中国北平故宫,1948年12月



16 内容&形式




对我来说,内容不能脱离形式而独存。



我所谓的形式是指某种精确的造型结构,通过它,我们的概念和情感变得具体可感。在摄影上,这种视觉结构只能是对造型节奏自发感觉的结果。


——选自《交谈》


▲阿尔贝托·贾科梅蒂在玛格画廊,巴黎,法国,1961年



17 图像&文字




展览照片不需要说话,只要有个题目就行,而我们的摄影有说明文字。这种“注释”并不完全是解释性的文字,不是的,它更像是图像的某种语境,勾勒出图像的轮廓……说明是我们自己写的,为了保证画面和文字的一致性。我们是为图像写说明而不是为文字配图像。


——选自《一名记者》


▲在废墟上哭泣的女人,1945年



18 摆拍VS抓拍




生活像是一个手术台: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此,我们在这里找到的总比想象的更丰富。所有曝光的照片,那些摆拍,没有一点形式意义和辩证意义,是那些时尚和广告的遗留物……我还知道什么呢?这些作者引起我兴趣的方面是社会学和政治的,因为他们表现了某种美国式的世界——一种通往虚无的世界——的溃烂与紊乱。



不幸的是,他们没有任何革命性,反而与这个大卖场一样的社会沆瀣一气。他们就像是这个没有性、没有肉欲、没有爱的世界。他们满嘴喷粪要拍摄他们的焦虑和神经质。



我们有必要模仿,而且我们都是模仿者,但我们应该模仿的是自然——我们在第二次释放中描绘自我。


——选自《除了几何学家,谁也不能进来》


▲乔治六世加冕礼,特拉法加广场,伦敦,英格兰,1937年5月12日



19 摄影&宗教




遵循一种规则,严格约束自己并完全忘记自我。对于摄影的态度也应如此:沉思,而不要试图去证明这是什么。我对自由的感觉亦如此:一个包容所有变化的框架。显然,这是佛教禅宗的根本:我们生而带有巨大的力量并终将忘记自我。


——选自《除了几何学家,谁也不能进来》


▲马蒂斯,法国,1944年



20 现状、未来




这个信息化的世界对于我来说是封闭的,它自我封闭,是一个自取灭亡的世界。你看现在一些摄影师,他们在思考,他们在寻找,他们想要,我们在他们身上感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官能症……但我从他们身上却无法感受到视觉的快乐。有时,我们感觉到的是一个自杀性的世界的焦虑和病态……


——选自《摄影什么都不是,看才是一切》




如果说历史学家是从过去的材料里,发现书写历史的材料的话,那么艺术家则是从他面对的当下,发现书写将来的历史的材料。影像绝不只是记录,所有的摄影大师,都是带着对事件的看法、对美的理解去观察这个社会。



然而,在布列松镜头里,历史学家与艺术家完美的融为了一体。布列松不仅关注那些搅动世界的大人物,更记录那些“柴米油盐式”的小人物,作品不仅是一幅幅构图绝佳的照片,更是基于人文关怀下重要的历史档案。他对人类社会的理解,对人类集体命运的认知,是一种超越文字的力量——能说的,恰恰是不必说的。



因此,一本影像经典、一张照片何以不被历史尘埃淹没而得以流传,其中没有套路,但却有着相同的共性:即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。



为此,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典藏版《传奇布列松》,这套书绝不仅仅是“摄影资深玩家的必读书”,更是一套值得典藏兼具思想深度和历史厚度的“20世纪影像史”。



◎布列松摄影生涯的集大成之作:一套中文世界迄今最全的布列松摄影集,由法国蓬皮村中心历经10年策划才完成出版。换句话说这套书承载了以上的一切心血,装载着布列松的一生。书中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影像,都是首次公开披露,迄今依然鲜见于互联网。



◎致敬大师的不计成本之作:本书原版为“纪念布列松逝世十周年之作,为了给收藏的读者带来超预期的体验,中文版更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,不仅对布列松的照片采用了最新的修复技法,为了留存住最好的表现力,本书采取了顶级设计与工艺,封皮采用高档特种纸压凹、烫黑工艺,内文采用日本进口亚光纸,搭配锁线精装,做到了不计成本。



正是基于以上特点,这套《传奇布列松》上市不久即绝版。现今,各大平台早已售罄,网上溢价更是高达4、500元。为此,先知书店特别携手《传奇布列松》出版方,独家代理了这套值得典藏的影像经典,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。




原创不易,感谢有你!点个「在看」,不怕走散。

请三观一致的读友,扫码加维罗。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